首页>社科评奖>成果推介
一等奖获奖成果推介(十六)著作:《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增订本)

来源: 青岛社科网           日期:2022-04-08

  唐人小说,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传奇小说或唐人传奇,唐人小说的出现和兴盛,是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桃源居士在《唐人小说序》中认为唐人小说之成就可与唐诗比肩,堪称“绝代之奇”。唐人小说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幻想世界”时,引入了大量的民俗内容。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存在,有异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是小说故事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作者据小说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需要而增益、删减、截取,乃至提炼、改构,已经成为一种与小说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文学性意象了,可称之为民俗意象。本书即摭取唐人小说中所呈现的若干典型民俗意象,探析这些民俗意象运用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阐明其在小说人物塑造、情节建构、主题表达等艺术构筑诸方面的功用及其审美价值,揭示其对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影响。以期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上审视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运用十分广泛,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大致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唐代社会民间普遍观念在唐人小说中经形象化与艺术化的处理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观念型民俗意象;二是唐代社会民间习惯性社群民俗活动在唐人小说中经特殊化与典型化的处理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风物型民俗意象;三是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唐人小说中经改构甚至重构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人物型民俗意象。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意象,不仅其本身洋溢着翩翩的异想、卓然的才思与婉妙的情致,而且在小说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等诸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唯如此,在小说美学的更深层面上,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大量运用,也造成了唐人小说别样的审美意蕴,对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形成亦具有重要影响。如鲁迅先生言,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故十分重视和强调小说的特别之“味”,唐人小说中的民俗意象常常就是构成这种独特之“味”的一剂原料。而这一剂原料在唐人小说中所酿成之“味”,往往浓烈而鲜明,且是多方面的,比如“诗味”、比如“情味”,比如“趣味”。总之,对唐人小说民俗意象存在与运用的爬梳、考察,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唐人小说的美学品格,拓宽唐人小说研究的视野,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79)成果,有着重要学术价值,正如李剑国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言,“熊明此书颇见他驾驭唐人小说繁复内容的功夫和理论阐释的能力。他通过对民俗的梳理和论述,实际把唐人小说中的许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题材、母题、意象统统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唐人小说的整体面貌。”

作者简介:

  熊明,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传记与传记文献、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文献、汉唐文学与文献。(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亚洲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著有《汉魏六朝杂传集》(全四册,中华书局2017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太平广记与汉唐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21年)、《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中国古代小说史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等学术专著,出版诗集《这样的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等文学作品。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成果出版情况:

  《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增订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青岛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38584号 地址:山东路12号甲 邮编: 266071

电话:80798015 传真:80798058 邮箱: qdskybgs@163.com